中华武韵,江淮龙女

——访淮安市精武太极木兰拳社社长杨翔玲女士

文/曹文

 2011年7月23日晚,第五届国际武道联盟旅游文化节暨2011华山论剑国际武林大会开幕式于华山金榕酒店隆重举行。在武术名家大汇演中,来自江苏淮安 的杨翔玲女士随着长拳《蝶恋花、答李淑一》的音乐,眼帘中的优美拳姿,展现了她身后的腰腿功夫。她就是我们采访的女主角小龙女杨翔玲。

金庸笔下的“小龙女”清纯美丽,似乎永远都不会变老。可记者笔下的这位小龙女,已经是年近六十的人了。她,中等苗条身材,不属于美女型。但在我所接触的女 人中,我觉得她的气质很特别。她的神情、她的目光、她的体态,让你感到她有力量,她有底蕴。她说话直率、不绕弯子,语言干脆,精当,简洁。第一次见面,我 就对她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。尤其在看她在演练中,没少展示小龙女的神韵,那一招一式,用她师傅的话说,还是小时候的“童子功”。那是在第二届《中华 武术》太极拳名家大讲堂报到厅,《中华武术》杂志社总编李平主任、刊头书法刘汝龙老师都在场,杨翔玲无意间聊到了自己是江泽民的故乡扬州人,现在的家在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,52年出生,属龙,一生中最酷爱的就是武术。一段简洁的介绍后,不知怎么的,李平总编从那时起,见到杨翔玲女士都称“小龙女”, 拳友们慢慢的也都知道淮安武林界有个“小龙女”。

自幼酷爱武术

 杨翔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城镇家庭,母亲生下她时,连饭都吃不上,家里只剩半块豆饼,算是一家的口粮。几年后,她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,扎着父亲给她梳的小辫 子,背着书包,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县城的实验小学。要说她的天赋,除了学习成绩优秀,喜欢唱歌、跳舞、还有书法,三年级就获得全年级毛笔字一等奖。至于武 术,学校老师没有会打拳的。上小学五年级那年,学校每班挑选了几名学生跳级,参加中考,结果原本应该上完六年制小学的她,顺利地考取了宝应县中学。在中学期间,有幸得到了恩师的启蒙,后来的武术师傅,江苏省首批高段位获得者戴家余老师,老师是中国武术大家王培生师爷的弟子。1963年秋,老师要在学校成立小武术队,年幼的杨翔玲以她优美的舞姿和柔韧的腿功考进了校武术队,成为宝应县第一代小武术队员。进入中学武术队,杨翔玲非常投入、痴迷,从不怕苦。母亲 在纺织厂做工,三班制,经常天不亮就要上早班,杨翔玲当时只有11岁,总是陪同母亲走一段路后,独自去学校训练场早锻。武术队每次都是她去的最早,搁腿的时间最长,待小伙伴们都到齐了,再跟着老师集体练基本功。在武术训练中,老师不断加大运动负荷,增加练习强度与动作难度,其目的是让那些不能坚持刻苦训练的同学自动离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几次淘汰,武术队还剩十几名队员,杨翔玲仍然是武术队的骨干队员。初学阶段大家一起学习了长拳《碟恋花.答李淑一》,这套拳是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活动中自编的。老师还鼓励大家说,好好练,这套拳打好了,将来可以是二级运动 员。后来,老师在教学器械时,为了考虑到以后的表演,分别进行刀、枪、剑、棍、枪等器械的教学,杨翔玲学的是单刀,每天早晨,除了坚持正常的基本功训练, 她还要练几十个缠头裹脑刀,有时膀臂酸痛难忍,她也没觉苦,因为她就喜欢武术。

省队选拔新苗

 60年代中期,读中学的她认真读书,一心想将来上大学,另一方面刻苦练功,想进入专业队。一九六五年深秋,第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在上海结束之后,江苏省体 工大队组成若干个小分队,分赴各省各地作巡回汇报演出,到江苏宝应来的是男子体操队、女子篮球队和武术队彭贵州老师一行。省体操队在县体育场安排了一场精 彩的表演,表演中间,穿插安排了省武术队彭贵州老师的表演和师傅的剑术表演。在此次省队巡回演出期间,宝应县体育局秘书特地向省队的教练引进了宝应的小武 术队员,在仔细测试了同学们的肩膀关节的柔韧性之后,允诺回省城后,向省队领导推荐其中的优秀苗子。两周后,省武术二队的王诗平老师专程来宝对武术队员们 又进行了专项测试,当场看中了杨翔玲和两名男学生,王老师对宝应的小武术队很感兴趣,还向师傅介绍了选材的经验,只要看其下巴的长形,一定要选尖下巴者, 因为圆下巴者长大后多发身长胖。

一九六六年五月,王诗平老师再次来到宝应,告诉师傅杨翔玲等三名同学的政治审查工作已经过关,期末考试后,凭省体工队的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、粮油的迁移手 续,一放暑假就去省武术队报到。省武术二队的队员,平时是上午在南京体院附属中学读书,下午参加训练,待初中毕业后,即成为专业运动员,从事专业训练。得 知杨翔玲等学生被省武术队选中的消息后,师傅非常高兴,一个小县城能向省队输送三名运动员,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。顿时,喜讯在校内外传开了。母亲也为女儿准备了一些行头,根据家庭经济条件,新买了两件府绸衬衫和两双尼龙袜,等女儿接到通知,就送女儿走向新的人生。


分享 :
 
奖励苹果6Splus手机五部
副标题